最近減少了一些到教室練習的時間,慢慢轉變成在家裡自己練習 Ashtanga 瑜珈,
這個派系最有名的就是獨特的mysore練習方式,依照自己的呼吸的節奏,
練習固定的一套動作,因為是固定的一套動作,因此每次在練習的時候
能更充份的覺察自己身、心、靈的變化,與在教室裡聽老師口令練習的感覺完全不同。
童自己家裡是一個社區型態的住宅,社區裡有個空曠的瑜珈教室,
平日就開放給整個社區所有的住戶使用,最近有時候童也會到那兒練習,
說來場地是不錯,有木質地板和整片落地鏡子,練習起來照理說是很方便,
但也因為是公共空間,所以常常會有其它不同運動形態的鄰居或小朋友也去使用,
印象很深刻,有次假日早晨,童自己到那兒練習瑜珈,原本正享受著自己練習的寧靜,
突然進來了三、四個小朋友,有人拿著跳繩、有人拿著扯鈴、還有小朋友在玩紅綠燈、
牆壁鬼……這寧靜瞬間變成超級吵鬧,說真的,原本剛開始真的非常非常介意。
但念頭一轉,也許這也是另外一種練習專注力的方式,決定不理會這些小朋友,
以自己的呼吸,自己的步調,繼續著原本的練習,
說也奇怪,練著練著不但愈來不介意他們的干擾,
或許因為突然有這麼強烈的吵鬧,讓童必需強迫自己專注在練習上,
反而覺得心思較之前更為安定、更平靜,很妙的感覺,
吵的是外在環境、動的是我的身體、平靜的…卻是我的心。
偶然想起之前不知在哪聽過的一個名詞『動禪』
之前對這個名詞似懂非懂,所以只是聽聽就算了沒特別去想過這件事,
就在這一刻腦中浮現了這兩個字,突然能體會它的意思與感受,
原來在瑜珈體位法練習的當下,就是一種動禪的形態,重點是心在哪裡?
對於體位法練習當下的心思與注意力,似乎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剛開始接觸瑜珈的時候,心思焦點容易放於外在,一邊看老師做的美不美,
一邊看同學做的好不好,或者是看鏡子裡的自己變胖變瘦,
在想昨天的事情、待會下課後的事情、或者有人上課中講手機、聊天、遲到……
點點滴滴都是干擾因素,但重要的是因為心置於外在、過去或未來,
心沒有專注在練習當下的時空,才會被這些影響;
接著,慢慢可以把心思從外在拉到自己的身體上,包括用力的地方,
伸展的地方,今天哪裡比較緊,哪裡比較沒力?左右邊有沒有平衡……
漸漸可以藉由每個練習體位法的當下去覺察、瞭解自己的身體。
後來才慢慢的從自己的身體,轉變觀察到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念,
這一點一滴練習的過程都很微妙,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真的很難形容。
記得之前向澳洲NICKY大師學習進階瑜珈課程的最後一天,
老師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矇眼練習,但那時是因為老師的要求而矇眼,
而最近也嘗試在自己家裡面,無人打擾的時間空間矇眼練習 Ashtanga 瑜珈,
戴上眼罩少了視覺焦點,其它的感官會變的格外敏銳、細膩,
練習當中會覺察到很多之前睜開眼練習時沒有發現的自己,
少了對外探求的慾望,多了往內觀照的專注,
練習完之後,從內而外感覺很舒服,很平靜、很深層。
依照瑜珈經裡的記載,瑜珈的涵蓋範圍很廣,
不論是多難或是多簡單的體位法都只是其中一小部份,
是實現身心靈平衡過程中,一個階梯與工具,
但並不是目的,它是一個自我覺察與內省的過程,
當然,練習中點點滴滴的進步與突破,
會讓人很驚喜、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但那都是過程,就像是船隻航向大海時看到的美景一樣,
很美麗,很開心,但那不是終點,不是目的,不強求、不貪戀,
保持規律而有品質的練習,進步與否,則順其自然讓身體自己決定。
最近自己在家裡練習,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想與大家分享的點點滴滴,
未來靈感足夠的話也會持續寫在格子裡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期待大家也能一起聊聊最近練習的想法與心得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