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的文章,一直遲遲沒有放上來,實在是苦思該怎麼寫比較妥當,
解剖學&瑜珈應用的課程,我們這期是從8月31日開始到9月16日結束,
其實之前在上師資研究班的時候就已經上過一些些的解剖課程,
但畢竟200小時的學習時數有限,所以當時學習的解剖課程只是一點初略的大概,
在師資培訓班結業以後,總覺得對人體還是有再更進一步學習的必要,
也剛好在8月底開了這個解剖的研習課程,主講的授課老師同樣是佳苓老師,
所以童當然二話不說,就開始進入解剖課程學習囉!
解剖的課程主要學習的是對於人體骨骼構造認識,以及一些筋膜、韌帶的觀念,
骨骼的種類、關節的種類及活動方式、相關肌肉的起始及終止點還有其活動方式、
還有一些與該堂課主題部位的相關體位法,從這些體位法當中去體會及學習更紮實的解剖學觀念,
整個課程分為六個部份,頸部、胸部、肩膀及手臂、骨盆、腿部……等,分階段探討每個部位,
經由佳苓老師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耐心仔細的回答我們在課堂中與作業中的疑惑,
對於全身大部份的骨骼與肌肉都有了一些概略的認識,解剖再也不是這麼艱澀的學問,
不過人類是上天賜予最精密的生物,對於浩瀚的人體,其實還有很多需要再去學習,
這期的解剖學&瑜珈應用研習課程,是童對於人體瞭解的開端。
記得8月31日那天到教室,準備上第一堂解剖課程時,真是完全的驚喜連連,
除了原先就知道主講這堂課的張佳苓老師以外,竟然連陳彩香老師、林育嫺老師……等,
教練級瑜珈老師都到了現場陪同我們學習,包含童在內共有六位學生,但有四位教練級老師耶!
這……這下子,沒有退路了,如果沒有加倍認真,怎麼對的起這些老師呢!
這篇就先跟大家分享頸部吧!頸椎承載了上面非常重要的頭部、也承接了整個軀體,
為大腦輸送養份及血液,也包含了食道、呼吸道、頸動脈……等,重要的器官,
頸椎在整個脊椎裡算是相當靈活的部位,但相對的穩定性就不是很足夠,
頸椎總共有七節,但總共有八對頸神經,這八對頸神經各司其職,
包含了大部份的顏面與手的神經,下面的表格是『頸椎與臟器及疾病的關係』
頸椎在解剖學的代碼是C,所以下表的C1代表的就是第一節頸椎,依此類推。
椎骨 供應部位 神經受壓後果
C1 頭部血管、大腦垂體、面部 頭痛、週期性頭痛症、神經過敏
、腦部、中耳、內耳、 精神恍惚、怠倦、眩暈、健忘
交感神經系統 失眠、高血壓
C2 眼神眼神經、耳神經、額頭、 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重聽、耳鳴
竇、舌、乳突骨 、耳痛、暈眩、眼盲、斜視
C3 顎、外耳、面骨、牙、三叉神經 神經痛、神經炎、痤瘡、濕疹
C4 鼻、唇、口、耳、咽管 乾草熱、卡他性炎、增殖腺炎、
耳聾、失聰
C5 聲帶、頸部腺體 咽喉炎、嘶啞
C6 頸部肌肉、肩部、扁桃腺 頸部僵硬、上臂疼痛、扁桃腺炎、百日咳、哮喘
C7 甲狀腺、肩、肘滑囊 滑囊炎、傷風、甲狀腺症狀、
上面的圖表,看的出來嗎?是否曾經想過高血壓、失眠、長期手部莫名的串麻,
顏面神經麻庳……等,竟然都有可能與頸椎不正有關聯?
不過看到這裡,大家也不用太緊張啦!如果有這些症狀,不見得一定是頸椎不正造成,
但只能說,這是造成這些症狀的可能原因之一,頸椎的重要性常被人們給忽略,
頸椎如果出現狀況或問題,身體反應出來的不適症狀多達四十多種以上,
但如果少了這個解剖的概念,只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話,
很有可能會多年尋遍名醫卻始終找不到病症的根源而無法根治。
除此之外,在課堂中也特別探討到駝背的問題,身體只要有一個部位歪斜不正,
身體為了平衡,很自然的就會在其它地方加重壓力,像駝背的動作,就會造成頸部額外的壓力,
如果骨盆的尾骨沒有內收,造成腰部的壓力,那頸部也會長期處在不適當的位置上,
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頸部的課程,除了頸椎的骨骼構造以外,還有肌肉、骨剌、椎間盤、
各種對頸椎對造成不良影響的姿勢,與頸部相關的瑜珈體位法……等,
身體的正位,該落實在平常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只有在瑜珈的課堂裡。
下面這張圖,來自網路轉載,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