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第一天接觸瑜珈或是練習了一個多月、一年多……
甚至是十多年、二十多年……,
對於很多練習瑜珈的學子們而言,多多少少,
其實都有不同時期覺得恐懼或需要克服、挑戰的體位法,
然而每個人面對未知、恐懼、挑戰、不瞭解時所看待或因應的態度與做法不同,
也會進而影響到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問題困難、挫折時的應變抗壓能力,
所以練習瑜珈,練的不止是身體,還有在心靈上點點滴滴的變化,
童自己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恐懼體位,也有段時間很迷網,
只是很幸運有很多老師熱心的分享她們的經驗,
所以這篇,該算是童向一些前輩老師們請教的對話,
下面一般顏色的字是童寫的部份,有些是心得,有些是疑問,
而藍色與紫色的字,是兩位不同老師給童的回答與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
有些動作,不小心被恐懼卡住了腦袋,就變得很難做,
但若把多餘的恐懼,顧慮,害怕全部放下,給自己一點兒信心,
專心在身體與呼吸上,就突然很順利很容易,瑜珈所練習的,
不止是動作,還有慢慢轉化的心念
恐懼通常來自不了解!所以每次遇到會恐懼的動作時要進入的更慢,
且更去感受及觀察身體!當你克服後,是很有成就感的,
然後就會想再接著面對下一個挑戰!我想這也就是練習的動力之一吧!
會不會比較不怕?每次練習總覺得跨不過倒立不靠牆的心理障礙呀……
關於「恐懼」一事,講得深入點,一種是自我創造出來的,
因為當不熟悉、沒有把握、所以想到等一下可能會跌倒,
跌倒後折頸可能會受傷。。。或更多更多思慮出現,
恐懼害怕因此產生,但實際上跌倒了嗎?受傷了嗎?
當這樣想的那一刻,是停在上面的;換個字眼來形容,
練習瑜伽我們在練「集中注意力」「專注當下」,所以做一個動作時,
應該專注當下這一刻,把身體位置做好,把身體控制好,感覺身體,
而不是想著過去(上次不小心力量用不對,頸部好痛)或未來(等一下撐不住了,要翻過去了)。
另一方面,當然我們應該循序漸進的練習,當嬰兒還不會爬時,
我們就讓他站立,跌倒了兩次,有不好的經驗,也會產生恐懼;
因過去壞經驗而產生的恐懼,是另一種,這就應該去扎穩根基,
當然專注當下的能力增強,也可以讓我們不要帶著壞經驗練習。
當我們一步一步的練習,就會更有把握,更有自信,比較不會產生思慮導致恐懼。
記得Guruji說過,一個體式要練習一千次才能通透。所以這個過程是鍛鍊者必經的,
只是恐懼的地方不同,面對恐懼的態度不同,這是我們自己的功課。
囉唆的講完,講白話點。
我的經驗–以前練習倒立都是靠牆,所以剛開始也很恐懼,
有幾次也感覺到身體重心不對,用蠻力在硬撐,但又怕過頭翻過去,
有一次我就在家去靠牆,先自己上來,感覺重心,發現其實只要牆在我就很正,
很輕鬆,但其實都完全沒碰牆,我對自己產生信心,覺得自己一定做得到,
之後也就突破的,當然我相信也是持續練習,讓我的身體能力增加,幫助我更穩定。
另外,是否要學安全的跌倒,有兩極的看法,當然學會「安全的跌倒」能保護我們;
但對信心薄弱、意志不堅的人,反而更容易產生放棄的心態,覺得自己撐不住了,
要掉下來了,一直用這個「安全的跌倒」。
有些課題,是真的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面對的啦!希望對妳有幫助。
有些動作,明明知道自己的身體可以,卻怎樣都有鬼打牆的心裡障礙,
後來,試著不要去想這麼多,試著更專注在當下的練習中,
去聽自己的身體在說什麼,去聽自己的呼吸,感覺身體的穩定,
慢慢的也就能一關關的突破,而且在突破的過程中,
是很快樂,也很有成就感的,如同瑜珈經所說的,
練習、練習、練習,一切將隨之而來。
其實倒立只是眾多體位法中的其中一個,能不能與何時能倒立並不是那麼重要,
重點是,如何面對恐懼與未知,與是否能專注在自己當下的練習當中,
瑜珈最好玩的,就是不論練習多久,永遠都會有弱點,
等待自己在練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去突破,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大海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