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真快啊!連續五週精彩的ashtanga鍛練課暫時告一段落了,
其實之前多多少少就常聽到這個瑜珈派系,只是沒有很認真的去接觸這樣的練習,
較多的時間是在練習教室的哈達瑜珈,感謝老師把印度mysore式的練習帶到教室,
讓大家有更多元的學習,瑜珈真的是像大海、像宇宙,永遠也探索、學習不完。
記得一開始第一堂課的時候,佳苓老師有大約跟我們介紹較完整的ashtanga歷史,
Ashtanga yoga中文譯為「阿斯坦加瑜珈」或「八支串聯瑜伽」,是由
Shri Tirumali Krishnamacharya傳給Sri K. Pattabhi Jois後,再將其發揚光大,
一般教室的瑜珈課通常是由老師帶口令及示範,學生跟著做的方式練習,
但這個派系最大的特色就是mysore式的練習,固定的一套動作,
依學生自己的呼吸,自己的速度去做練習,每個人較易專注在自己的身體與練習上,
其中有些關鍵性的動作,如果暫時還沒辦法做到,
老師就會讓這學生停在這個階鍛的練習,直到突破這個動作的關卡,
再視情況增加適合的動作給學生練習,這部份還蠻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老師也說重點不是在你能練多少動作,而是在練習的過程,
可以磨練自己不斷突破進步的心智,強化自己的專注力,
還可以觀察自己每天身體的變化,檢示自己的身、心、靈,
整個練習過程,都會有完整的串連動作銜接,
除了最後的大休息以外,中間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因此呼吸就隔外重要,順暢而深層的呼吸可以讓練習更深入。
記得第一天練習的時候,因為大家對動作都還不熟,
所以老師仍是用口令課的方式帶領,那天只覺得好忙好忙,
汗水像是傾盆大雨般不聽話的狂流,有時候滴到眼睛,
有時甚至滴進鼻孔,有時在臉上、身上亂竄,但為了專注在自己身上,
實在也沒時間是理那個汗水怎麼流,到下課衣服差不多可以徒手扭出汗水來哩!
其中很特別的還有在練習之前的梵文唱誦,
在這部份之前進修澳洲Nicky大師研習課的時候有接觸過,
不過第一次聽到佳苓老師唱誦時,覺得還蠻好聽的,一堆的梵文什麼也沒聽懂,
但隱約聽到最後一句好像是瑜珈聖哲『帕坦加利』的名字,關於這個有再請教過老師,
老師說:『沒錯,唱誦主要是感謝瑜伽前輩們的知識傳遞.特別是帕坦加利。』
印象很深刻,第一次練習的隔天那個手臂的肱三頭肌(俗稱bye bye袖)的地方,
還有整片的背部真的是酸到一整個爆炸,但經過連續幾週的練習,
很明顯感覺到自己有些以前一直無法突破的弱點,突然有讓童驚喜的進步。
這五週無論是身體或是腦袋,收獲都相當豐富而充實,
很開心也很感恩可以跟這麼多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參加這樣的練習,
雖然目前很多地方還很需要再加強, 但相信這些學習只是一個起點,
在未來還是需要靠自己多多練習,才能繼續進步與突破囉!
PS:(原本只想在臉書寫簡單兩句話的想法,沒想到不小心又寫成一篇心得文章,
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哈哈哈!希望大家多多惠賜指教啦!^^)